80后真实农村生活,有些回忆很平凡却很好哭,这样的童年经历过吗
748
0
0
2023-6-19 13:59
查看: 748|回复: 0

80后真实农村生活,有些回忆很平凡却很好哭,这样的童年经历过吗

[复制链接]
80后真实农村生活,有些回忆很平凡却很好哭,这样的童年经历过吗-1.jpg

前几天翻抽屉,看到一张我和弟弟的老照片,照片边缘都有点模糊泛黄了,图像也没有那么清晰了,但看到这张相片,很多往事却像放电影一样,在我的脑海里一个个的蹿了出来。
01:夏天乘凉
我的家在农村。北方的农村,是真正的华北大平原,地大又平整,家家户户都是高屋大院。
我家的院子也还算宽敞,只是没有院墙也没有大门,母亲象征性的用一辆套牲口的小拉车横放在门口,上面再放上两捆晒干的高粱杆,就是门了。
80年代的农村,民风都很淳朴,日子虽不富裕,但很少有小偷小摸的时候。
夏天,母亲看到天一擦黑儿,就早早的关上"门",哄着我们姐弟俩睡觉了。没有电视,没有任何娱乐,只能早早的睡觉,况且父亲出门在外,母亲自然要紧的要看护好两个孩子。
那时候绝对不可能有空调的,电风扇也没有,甚至凉席我家也没有一张。
夜里,我和母亲还有弟弟,三个人躺在床上,特别的热。而且因为那个时候洗澡也不太方便,所以白天汗流浃背的一天,晚上躺在没有凉席的被子上就感觉整个背都是黏黏糊糊的,一翻身,床单子就贴背上跟着跑,苍蝇蚊子也是围在身边轰也轰不走。
所以母亲经常拿着一个大蒲扇,一下一下的给我们姐弟俩扇风,
那小风儿扇的,真凉快!
我们两个经常央求母亲把我们扇睡着了再停下来。但,母亲白天忙农活忙碌了一天,所以她常常扇几下就累的睡着了,我和弟弟刚迷糊的要睡着,风一听,立刻就醒了,然后踢着腿儿嚷,扇风,扇风。

80后真实农村生活,有些回忆很平凡却很好哭,这样的童年经历过吗-2.jpg

母亲睡的晕乎的也只是下意识的又扇一两下,然后又停下睡着了。我们就又再嚷。母亲被我们吵的烦了,就会厉声呵斥我们:
“热什么热!越扇越热!我怎么感觉不到热!躺着别动,一会儿就睡着了!”
其实,躺着不动根本睡不着,母亲能睡着是因为她太累了。
父亲出工回来的时候,弟弟的日子会快活很多。因为父亲会带着弟弟去村里池塘游泳,水很脏,但小孩子们很喜欢,一个个光着屁股撒欢的跳进去,乐趣很多,也图凉快些。
那时候,男人们吃晚饭的时候,经常会光着膀子在大门口端着个碗,蹲着吃,一侧肩膀上还会搭着一条汗巾,都是黑乎乎的那种。
晚上,父亲还会带弟弟在院子里睡觉,有时候直接在地上铺上薄薄的一层单子直接躺上面睡,有时候他们两个会去房顶睡,一到天黑,屋顶上都是人,左邻右舍还会站在各家的屋顶上喊话唠上几句。
那时候还没有雾霾,天上的星星一定很明亮。只不过后半夜露水很重,人们必须起来回屋睡。
我还记得看见谁家的院子里有一个木质的单人床,那户人家夜里会在床的四角绑上竹竿,然后挂上蚊帐。然后睡在里面,脑袋边放着一台收音机。
当时真是羡慕,感觉那样的人生才美好。心想如果再能吃上块西瓜,那简直就是神仙般的生活!
后来我有了第一件蚊帐,是那种透气性很差,而且颜色有点灰黑的样子,人待在里面有点憋气。
家里的床都是木板拼凑的,绑蚊帐都没办法固定,后来父亲想办法把蚊帐吊到屋顶梁子下面,四周松散下来,晚上睡觉的时候再拿重物把蚊帐压着。
我不敢一个人睡在里面,像个坟头。
初中的时候,父亲买回来一台吊扇,一台带着吊灯的吊扇,那个灯特别像当年迪厅那个旋转的彩灯,电扇一转,灯就跟着转,当时感觉我家电扇特别酷,可惜就是转的时候声音特别大,支楞支楞的响一个晚上。
而且扇出来的风都是热乎乎的,不是很凉快。
那台吊扇没用多久就坏了。
我弟结婚的时候,家里买了一台空调,我回家第一反应就是感觉我家奔上小康生活了。
虽然没有在空调下乘过凉,但看着也特别高兴。
夏天依然很热,只不过现在的农村都是新时代的新农村了,家家户户都是空调彩电应有尽有。估计现在也就偶尔有老人家坐着板凳在院子里摇晃着蒲扇乘凉,就像母亲常说,空调的风太硬,太凉!

80后真实农村生活,有些回忆很平凡却很好哭,这样的童年经历过吗-3.jpg

现在的房子
02:童年趣事
弟弟小时候很调皮,没少挨母亲的暴打。
我记得,有一次母亲在屋顶用绳子吊着一个水桶把院子里的玉米一桶一桶的运到房顶晒干,我和弟弟负责把玉米装到水桶里。
马上就是最后一桶了,结果桶升到半空中掉下来一穗玉米,弟弟说,妈,我给你扔到房顶吧,母亲说,不用,不用,我把桶放下去再拉一次。没事,没事,我可以的,弟弟说着就扬手一扔,
啪叽哗啦,门灯被打碎了,门框的玻璃也打碎了。
我弟弟一看吓的就要跑,母亲三步两步就从房顶下来了,抓住我弟就是一顿打。一边打一边骂,让你不听话,让你不听话。弟弟也皮实,怎么打就是不哭。
母亲倒极少打我,但惹她生气了,她就会用手指头戳我的脑门或用手转着圈的拧我的胳膊。母亲常年干农活儿,有的是力气,感觉她的手指像钢筋一样粗糙有劲。
长大后,有时候说起小时候的事儿,母亲拧人的本领一定会再重新提起来的。不过,我们只会说一点也不疼。
其实,疼着呢!
我和我弟差2岁,但并不影响我们两个隔三差五的摔跤打架。
那个时候,也不懂什么是谦让,反正他打我一下我就打他一下,有时候我打他用力太大了,他就会追我一条街也要打回来。
不过,打归打,该照顾我弟弟的时候还是会照顾的。

80后真实农村生活,有些回忆很平凡却很好哭,这样的童年经历过吗-4.jpg

以前的院子
我记得有一年,我8岁,我弟6岁。
我和弟弟去地里给猪拔草。
80年代,农村的孩子早早的就会帮父母做事了,
几乎每个小孩子一放学都会把书包一放,然后就干活儿去了。挑水扫地,洗衣做饭,给猪拔草,样样都会。
一般情况下,我妈去地里干活了,我和我弟放学后就会去给猪拔草,然后回家做饭。
那天我们两个一人拿着镰刀,一人拿着化肥编织袋,就去拔草了。
那时候,农作物很少打农药,道边儿地里的草都是可以给猪吃的。沿着土路一边走一边割草,不一会儿就会割半袋子。
那天,我弟说,姐,我有点口渴。
然后我们看到有一户人家在浇地,就是用那种长长的塑料管子通过发电机把水渠里的水抽到田地里去。
我对我弟说,你给我放风,我拿镰刀把塑料管子割个口子,然后水肯定会喷出来很高,这样你就可以喝多水了。

80后真实农村生活,有些回忆很平凡却很好哭,这样的童年经历过吗-5.jpg

我弟点点头,然后说,没有人。
我拿镰刀用力一戳,塑料管子是破了,可是水哗啦啦的四处流,根本没有预想的喷出老高的情景。然后就看到远远的一个人跑过来,边跑边喊,你们这两个小兔崽子。
我一回头说,弟,快跑。然后我弟撒丫子就跑了。现在想想我当时应该跟我弟一起跑。
那人跑过来时,我还一手拿着镰刀就那么愣愣的站着。
他一把夺过我的镰刀,然后用我的化肥编织袋把塑料管子包住,水马上流的小了很多。
那个人大声吼着说,你是谁家的孩子,镰刀扣下了,晚上就家长来拿。然后拿着镰刀就走了。
我看着我的装着草的编织袋想,我的草怎么办。
正想着,那人一回头又喊,还不走。
我赶紧跑掉了。
跑回家的时候,我弟已经回家了。他问,草呢。我说,那人扣下了。
谁也不说话,想着等着我妈回来挨批吧。
要做晚饭了,
那个时候,我家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用一个特别大的锅做饭,真的跟杀猪锅差不多大,要两个人一起才能抬的动,而且生火烧的是煤渣子。

80后真实农村生活,有些回忆很平凡却很好哭,这样的童年经历过吗-6.jpg

想把煤渣子点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要先找张纸或易燃的柔软的燃料点燃,然后再放上小点的树枝木棍,树枝点燃后然后再放上稍大点儿的煤渣。
重要的是煤渣很重会很容易把火苗压灭,所以为了尽快点燃煤渣就需要用风箱吹风。
现在这个东西几乎已经看不到了。
那天,我和我弟按步骤生火,但煤渣怎么也点不燃,我说,弟,快拉风箱。然后我弟就特别卖力气的拉,拉杆摩擦风箱的声音呼呼的特别响,但火还是要死不活的不着。
我一边加树枝一边喊着,弟,用力拉,用力拉。我弟小小的人儿就特别配合特别听话的吭哧吭哧的拉风箱。
但折腾半天,火依然没有生着,但屋里已经浓烟滚滚了,我和我弟脸上手上全是黑乎乎的煤渣末儿。
我妈从地里回来一看屋里全是烟,饭也没做,然后二话不说,拉住我和我弟就是一顿暴揍。边揍边说,草也不割,饭也没做,打死你们。
我和我弟挨了打,打算谁也不说镰刀的事情。
挨了打,听了训,我和我弟在墙根儿站着,我妈开始生火做饭。
我听到我妈刚进屋先是大笑,然后就开始哭。
我跑进去一看,我妈还在抹泪儿,她指着风箱说,两个傻孩子,风箱口都安反了,风都吹外面来了,怎么可能生的着火呀。
后来,我妈逢人就讲这个事情,先是当笑话讲,但讲着讲着我妈就会掉泪。
如今我和我弟都长大了,但这个事情我妈讲了很多次,每一次都说,特别后悔打了你们。
然后我和我弟都说,打的一点儿都不疼。
03:关于母亲

80后真实农村生活,有些回忆很平凡却很好哭,这样的童年经历过吗-7.jpg

农村出生并长大的母亲没有读过几年书,字还算认识几个。
她常说,她们那一代人赶上了文化大革命的尾巴,逃课,写大字报,揪着老师去游街,没有学到什么知识,倒是把老师折腾的不轻。
没办法,这是那个时代给所经历人的印记。
母亲读书不多,但会的打油诗却不少,这一点在和父亲的争吵斗争中显的尤为重要,我记得母亲经常用粉笔头在泥糊的墙上歪歪扭扭的写着:
小洞不补,大洞叫苦。
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
以此"教育"经常出去喝酒不干活的父亲。有时候有些字母亲不会写就画个圈圈来代替,或只写个偏旁部首让父亲来意会。
但父亲从来不理睬这一套,估计他多半会觉得很好笑!
不过,母亲坚信读书会改变人的命运,所以年轻的时候拼尽全力的支持我们上学读书。母亲常说,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们上学。
母亲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只要是上学读书的事儿那都是一等一的重要。我记得,母亲和父亲一起养过猪,卖过菜,蒸过馒头,贩过西瓜。只要能挣钱,什么苦活累儿活都能干。
我还算让母亲“骄傲”,顺利读完了大学,成为了母亲心中多喝了几年墨水儿的文化人,母亲的辛苦也算值得。
但母亲也曾多次提到要不是当年家中艰难,凭弟弟的聪明好学肯定也是一样学业有成,母亲这样说是在表达抱歉和遗憾,好在,现在弟弟生活的很好,母亲虽觉得歉疚但也算感到宽心。
时间过的真快,
这一晃30多年就过去了,我和弟弟长大了,父母老了,老家也盖了新房,生活设施也是现代化了,但有时候看到一张老照片,儿时的那些回忆就又都一点点的涌上了心头,有点心酸也有点甜蜜。
这就是我80年代的童年回忆,你们都经历过吗?#家时光博物馆#

(文章图片素材转载自:今日头条,侵权联系删除)